時間: 2022年10月02日 20:36 | 作者:朗依制藥 | 來源: 醫藥資訊| 閱讀: 54次
辭去 360 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一職、投身 AI 制藥,對于鄧亞峰來說是不是一個不后悔的決定?
2021 年,AlexNet 深度卷積神經網絡在 ImageNet 分類比賽中大殺四方,深度學習革命就此發軔。
一年后,鄧亞峰加入了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成為一名資深科學家。
2021 年 8 月,鄧亞峰離開百度加入格靈深瞳,半年后成為 CTO,職業角色從一名技術專家,轉變為一個百人技術團隊的管理者。
2021 年,鄧亞峰加入 360 集團。
他的近三段職業生涯,以四年為一個節點,但卻一直圍繞 AI 切換賽道和角色。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鄧亞峰認識了現任公司首席科學家侯廷軍,后者是浙大藥學院教授,在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領域有二十多年的積累。
當時,鄧亞峰已經是 360 集團副總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兼搜索事業部總經理,管理著 400 人左右的產品技術團隊。
但兩人深入交流之后,鄧亞峰毅然決定進入 AI 制藥行業。
2022 年自然語言處理峰會上,鄧亞峰以碳硅智慧創始人兼 CEO 身份公開亮相,并且在近日完成了 5000 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由聯想創投、聯想之星聯合領投。
撕掉身上的舊標簽
對于自己做 AI 制藥,鄧亞峰給出了三個理由。
首先是,技術 " 遷移 " 的可行性。
細細算來,鄧亞峰在 CV(計算機視覺)領域做了近 20 年,這是他身上的一個標簽。
在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的三年里,鄧亞峰參與提出了第一個基于深度學習的端到端的一階段物體檢測框架 DenseBox,和團隊一起將 LFW 評測的準確率做到了第一,成績是接近極限的 99.77%;
在格靈深瞳他擔任 CTO ,主要負責人臉識別、人體再識別、車輛識別等算法和軟件產品的研發工作。
" 不過,我不想只做 CV,因為我不想給自己人生設限。"
所以到了 360 之后,除了 CV 之外,鄧亞峰開始做 NLP、多模態表示學習、機器人等方向。
在以深度學習為特征的 AI 技術躍遷下,不同研究方向的遷移、融合已經漸成趨勢。
"2002 年左右,做車牌識別和人臉識別是兩撥人,因為大家的技術棧非常不一樣。想要轉行,得花上兩年時間學習。但是,二十年后的今天,借助 CNN/Transformer 等模型,CV 領域內部、CV 和其他領域間,都可以比較輕松地實現跨界。"
和其他 AI 落地的領域一樣,藥物研發需要領域知識,不僅僅涉及到藥學,還包括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等,這是一個非??鐚W科的交叉領域。
對鄧亞峰而言,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學好所有的生物醫學知識。
但是在他看來,有了一定的領域知識,將具體場景的需求抽象成 AI 建模問題后,會非??简瀳F隊的 AI 算法建模能力和軟硬件產品開發能力。
" 我們團隊已經有比較多藥學背景的同學,所以,我們最近一段時間花精力招人,更側重于 AI 算法人才。我們希望找到深度理解深度學習,并且對生命科學感興趣、有使命感的人。這些算法同學,初期需要學習一些領域知識,之后就可以在團隊配合下去解決新藥發現各子任務的建模問題。實際上手項目的時間,只需要一兩個月就好。"
其次,是人生規劃的必要性。
在格靈深瞳 2021 年到 2021 年的 3 年半時間里,鄧亞峰是一個技術管理者,但他把內部團隊和業務梳理清楚之后,也對這一角色產生了疲態。
鄧亞峰坦言,離開格靈深瞳,是不想一直做重復的事情。
" 今年格靈深瞳也上市了,我離開時還是放棄了很多的。如果我一直在格靈深瞳待下去,從財務角度會好很多,但我還是想做一件讓自己更有激情的事情。"
到了 360 之后,鄧亞峰已經變成一個實際意義上的業務負責人,無論是在人工智能研究院還是搜索事業部,都要對預算負責,要考慮項目的投入產出比。
所以,選擇加入 360 本身就是鄧亞峰有意實現自我轉型、從技術管理者向業務負責人的規劃使然。
最后一個原因是,是時代給他的機遇。
這一波 AI 的創業浪潮,本質上屬于技術者?;ヂ摼W和移動互聯網的創業草莽氛圍,決定了創業者本身不需要精通技術,洞悉人性、營銷裂變、花錢拉新,就能做好一個創業項目。
但這種粗放的創業路徑,放在當下的創業環境下早已難以為繼。
所以,我們能發現一個趨勢:AI 行業里的 CEO,尤其是在創業初期的 CEO,多是技術出身。
當然,在一家公司成熟之后,出于商業化的考慮,技術管理者可能會讓位于銷售、渠道見長的商業人才、抑或是職業經理人。但是,技術管理者的思維、組織框架,已經給公司打上深深的烙印。